玉缘社区

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 
查看: 6623|回复: 18

永远的谜<第一季>——璧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2-9 22:23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特罗巴石盘之谜:

   1938年,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地区考察时,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山洞里共挖出716块花岗石圆形体,中间稍四方孔,每块厚度约2厘米,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出许多十分规则的水波纹线条,极似现代的镭射唱片,上面还刻有许多现代人无法解读的各种符号。经过测定,这些石盘大约是1万多年以前的东西。后来,石盘几经辗转到达苏联,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项科学分析表明,这些石盘含有大量的钴金属和其他金属元素,而且石盘的振荡频率特别高,这说明它长期用于高电压之中,仿佛石盘曾经带电,或者是某种电路的组成部分。




   1962年,一位中国学者徐鸿儒教授根据当地的古老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研究,最终破译了石盘上的表意符号,译文是:特罗巴人来自云端,他们乘坐的是古老的飞船,后来飞船在着陆时损坏,这些特罗巴人只好藏身山洞。在巴颜喀拉山地区一直流传着有关特罗巴人的各种传说。实际上在西藏地区确实曾经生活过两个十分特殊的部落,一个叫朱洛巴,一个叫康巴,这两个部落的人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种都不一样,他们就生活在巴颜喀拉山一带,平均身高1.2米,瘦小柔弱,骨骼纤细,眼眶奇大,脑颅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 100毫升,而且血型独一无二。这两个部落1935年被首次发现,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队前往考察,但结果不得而知。有报道说,最近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地区曾出上过身材矮小的人种化石,与传说中的特罗巴人和发现的朱洛巴、康巴人十分相似。



另一种说法:

   1935年,在我国的西藏地区的巴颜喀拉山脉首次发现了两个特异的种族:朱罗巴人和康巴拉人.据说这两个部族的人种和世界各地的其它人种大不相同。他们身材矮小、体形瘦弱纤细、但他们的脑容量要比正常人大很多而骨骼要比正常人细小很多;而他们的血型也是非常的怪异,几乎是独一无二的。伴随此次发现的还有一批身材非常矮小的(在一米到一米二之间)人种化石。

   到了1938年,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在青海与西藏地区考察时,在巴颜喀拉山脉一个山洞里发掘出了一批奇怪的花岗岩石盘。石盘的样子很特别:圆形石盘的中部稍微内凹,但无孔;石盘上有很多规则排列的波状纹路,自中心开始向外展开呈辐射状;石盘的厚度大约在2~3厘米之间;而且石盘上有很多无法判读的符号。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,经过仪器检测,这些石盘含有大量放射性的钴元素并且具有极高的的震荡频率。经碳元素放射性衰竭法测定,石盘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!

   1962年,另一位中国科考学者许鸿儒教授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,最终破译了石盘上的铭文,铭文的内容让人们目瞪口呆!译文是这样的:

“来自外太空的特落巴人,驾驶着他们的飞行器来到了这个地方,在飞船着陆的时候不幸受到严重损坏。特落巴人被迫留了下来,并开始世代在此生活。”



   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所有的700多块石盘都被送到前苏联的科学机构进行秘密研究,到最后竟然没有了音信。曾有两部西方记录片提到过此事,一群专家说的有声有色的,但相关资料却少的可怜....

越是封闭、边缘的文化,越显神秘
三星堆遗址玉器(馆藏)







金沙遗址玉器(馆藏)





   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,形制不太规整,或外周不圆,或厚薄不均匀,壁面不平,或留有切割痕,或两面宽度不一致,或穿孔打偏,孔边有斜坡。红山文化玉璧肉的边缘呈薄刃状,天然沁较轻,沁色也较少,仅有红褐色、水锈和灰黑等色;良渚文化玉璧外缘薄,内缘厚,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。这一时期的玉质一般是青玉、绿玉、灰白玉、淡黄玉,特征大多是素面无纹,打磨较光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良渚玉璧上怪异的人物和交通工具



   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,为贵族专用礼器。这时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时代,均为圆形,壁面平滑,内外缘厚度相当,外缘边棱为圆角,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。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;西周大壁无纹,小壁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,题材主要是龙、凤、鸟纹。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纹饰,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,纹饰弧线较多,线条自然流畅,动造型柔美,所用玉材多为新疆青、碧、白玉及南阳玉、岫岩玉。



  春秋战国时代,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,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。多采用新疆青、白、碧玉。佩带的壁直径一般在10厘米以内。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~25厘米之间。春秋壁壁体均较薄,厚度在1厘米左右。战国壁表面分成一、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,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,中区保留传统谷纹。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,剖面呈三角立棱状。这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,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。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,粗线条少,细线条多,且线条有毛口。刀工锋利挺拔,刀痕较深,转角尖锐。谷纹乳突饱满匀称,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。



 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。玉质仍以白、青、碧玉为主,但壁的形体加大,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。透雕的龙、凤、鸟纹较多。壁上的谷纹,蒲纹颗粒大而稀疏,起凸浅,谷粒上部浑圆。玉璧边缘加宽,立缘剖面呈方形,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。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,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。到了东汉,壁体加厚,外缘立面略有弧度,但数量渐少。




   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,仿战国、两汉的玉璧随之出现。玉璧呈圆形转角,不见锋棱,谷钉稠密模糊,谷纹旋转力度不够,谷尾呈圆脊形,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。刻有龙螭纹的玉璧,龙螭分叉长尾,叉尾内卷,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。

 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,小型居多,大壁少,主要供佩戴用。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,壁形厚重,谷粒稀疏,排列无规律。壁面雕动物的,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。元代玉雕刀工粗糙,用刀较深,刀锋常有出廓现象,镂雕也不乏精美之作。

  明代玉璧数量较前三代为多。多选用青、白玉,也有少量碧玉。器体大都比较小,常见凸雕蟠螭纹,也有不少谷纹和云纹。乳钉纹颗粒圆而大,略扁,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。明代玉璧主要为佩戴之用。刻工比较随便、粗犷。

  清代玉璧小型较多,壁身较厚,穿孔较小,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。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,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,写实性较强。这一时期无论朝廷、官方、民间,都很流行系壁。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,而且十分精美。到了清晚期,玉璧的质料较差,做工粗糙,雕琢没有章法,只求形似,不求工精,工艺水品大大下降。


这块玉璧收藏者说是战国的,我看像臆造的





螺旋纹白玉璧(现代)










还希望看到第二季吗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9 22:31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! 跟帖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9 22:47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外星人果然也玩玉,楼主厉害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9 23:16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季继续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0:13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0:24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主辛苦!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0:37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[em1]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1:4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1:57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2-10 02:54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1]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